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早的坐庄模式,也是最基本的坐庄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许多股票流通盘较小,上市公司业绩较差,许多公司成为资本炒家手中的“壳资源”。他们往往通过控制流通盘、发布利好消息、自抛自卖来拉升股价,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洗盘,从中小投资者手中套利后离场。在亿安一案中,我们即可看到这样的手法。然而随着股民逐渐成熟,这种单纯以操盘为手段的坐庄技巧已经很难骗过他们;另外,随着个股市值的增加,控盘坐庄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在2000年左右,亿安、中科等股案的爆发,基本上宣告了单庄时期的终结。 类金融集团时期 在2002年之后, “产融结合,取轮驱动”的理论在资本市场上风靡一时。这一时期的庄家往往都是一家到多家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和早期的庄家不同,他们不仅优先知道内部决策,同时也是这些决策的制定者。因此在德隆系、三九系,以及本书中的鸿仪系、农凯系、泰跃系等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号称通过金融扩张来完成实业整合的类金融集团,最后却成为伪造财务报表、关联资本交易、专事概念炒作、操纵二级市场的窃股庄家。这一类庄家由于同时具有产业资本所有者和企业决策人的取重身份,操纵股价也更为得心应手。 公募私募基金时期 在中国股市2006年的牛市中,基金管理公司得到了空前的追捧。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人为的“塑神运动”,纷纷推出明星级别的基金经理,以代客理财为名,聚集资金影响股价,在与上市公司联手拉高股价之后,再由散户接下抛盘。直到今天,这一模式仍然是中国股市上庄家操纵的代表。在涌金系一案中,涌金最终由“类金融集团”转向控股机构券商,正是这一发展脉络的最好印证。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数度从牛市到熊市的轮回,在这个过程中,股市的环境也日日生变。旧的庄家炒作方式无疑会遭到市场的摒弃,无数庄家正是崩盘在模式转型的节点上。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中国的市场监管制度日趋完善,明目张胆的窃股行为已经不再具有生存的土壤。庄家们的手法变得更加隐蔽,由豪赌性情引发的疯狂投资与扩张悲剧也在逐渐减少。同时,也正是这样的变化,让坐庄行为变得更加难于识别,使得今日的中国股市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坐庄模式的变迁暴露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始终欠缺的内容。
亚晶国际专家Great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