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洋财网

洋财实验室    最新公告    精华帖区    查看新帖   
搜索
查看: 11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爱的分析师和审计师

[复制链接]

16

主题

57

帖子

2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20:5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拿人钱财.为人消灾”.这是个朴素的道理.投资银行的投行部和审计师吃的都是上市公司的饭.所以.多多少少会站在公司这一边.在不违法不违规的情况下.只要能过得去的事.投行和审计师都会让它过去.毕竟他们都不是警察.显然.这里似乎有点利害冲突.但是.当今世界还没有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投资银行的投行部门受雇于上市公司.他们理所当然要为企业设计交易结构.挖掘亮点.寻求上市的最好时机和最高定价.这样的时机和定价不见得对投资者也是最有利的.
    我记得1994年我刚刚加入投资银行时.参加一个中国8股公司的IP0.那家公司实在有点破烂(我指的是很多方面).我们帮它把账目梳理了几个月.编写了业务战略和公司理念.又做了一个幻灯片、PPT档和招股书.IP0路滇的时候.坐在五星级酒店里看幻灯片平I3PPT档.连我自己都觉得大吃一惊:这公司还挺像一回事的!这就是包装和忽悠的神奇魅力.基金经理和其他投资者看看幻灯片、PPT档和招股书.再看看公关公司的推介材料、媒体报道和分析师的报告.有点心动是不奇怪的.
    不少公司的高管们在私下里都承认.不管是IP0路滇还是上市后的普通路滇.他们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把自己营销进去.把自己忽悠进去.他们很多人买了不该买的(自己公司的)股票.或者该卖的时候没有卖(自己公司的股票).分析师和审计师“乐于助人”
    2002年,美国政府逼迫全球投资银行采取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措施,把投行业务与证券研究分开。我本人在这两边(几家外国投行)都工作了很长时间,我敢说,外国投行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了与研究有关的利害冲突问题。但是,有几件事情还是值得一提:
    1.尽管外国投资银行的股票研究部门基本解决了与投行业务的利害冲突,但是,分析师也可以是“可爱的”和“善解人意”的一群人。他们有些人在基本公正的情况下,也略微“给公司帮点忙”。大家不要忘记,投行部平EIECM部门(股票资本市场部)虽然不可以对分析师施加压力,更不是研究部的上级单位(各个部门都是垂直领导),他们在合法的情况下对分析师施加影响和游说还是可能的。而且,拟上市公司的高管也是可以
对分析师施加影响的,不管这种影响是多么微妙。
    2.国内投资银行的分析师在独立性方面kLkt,国投行的分析师差很多。国内的同行们(更不要提公众或者官员们)甚至完全不理解为什么“分析师不听证券公司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的话”。国内强调统一领导,一元化领导。但是,外国投行的分析师(至少从2002年开始)完全是垂直线领导。
    3.偶尔也有分析师跟拟上市公司勾结作案。
    4.在市场气氛好的时候,IP0价格一般都很高;而当市场气氛不好的时候,多数公司会选择等待时机。这就意味B投资者几乎总是付高价。
    审计师的问题也很明显:
    1.他们是由拟上市的公司在有竞争的情况下聘请的。即使是四大审计师公司也是有激烈竞争的。拟上市的公司需要付报酬给审计师,而且也决定上市之后是否继续聘用这家审计师公司。
    2.审计是依靠抽样调查的。把100%的单据全部拿出来核查是没有可能的。另外,如果上市公司存心要欺诈,审计师很难查出来。审计师依靠的原始材料当然是由上市公司提供的。如果上市公司把业务夸张5
倍.审计师可能很容易发现.但20%~30%的夸张是不容易查出来的.另外.同样一个支出.究竟是作为当年的费用开支.还是作为资本支出.还是有弹性的.一项存货究竟如何估值?一栋楼如何估值或减值?坏账如何处理?弹性很大.你我基本上可以假定.审计师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是“能过去则过去”.
    把企业或者企业集团的一部分业务(比较好的业务)包装上市.而把比较差的业务留在上市公司的外面.这也有欺诈嫌疑.为什么?因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比较好的业务与比较差的业务并不是真正的独立.它们至少在员工待遇、采购、销售和设施共用方面还保持8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公司的欺诈更加过分:他们在上市之前.由比较差的业务补贴比较好的业务.上市融资之后.再反向操作.这样的欺诈行为在国企和民企中都有.
第.章股民的眼泪“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而实际上,我们就是大多数人。”自设地雷,股民垂泪
    2011年.全球股市动荡.但是.美国道琼斯指数上升了5%.欧洲股市的下跌也很有限.奇怪的事情就在咱们家I'q口:香港和大陆市场均大跌20%左右.在香港.财经演员们捶胸顿足:  “太便宜了.不得了啦.”但是并没有太多上市公司大手笔回购自己的股票.也没有太多的控股股东大手笔增持自己的公司的股票.全面收购而退市的就更加屈指可数!而且.长长的工P0的队伍也不见疏散.大家知道.IP0就是把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卖给大众.当然.卖新股和卖老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A股市场上.评论员、官员和股民们不断惊呼:  “超跌了.见底了!”可是股票继续下跌.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大股东们除了偷偷地感谢股民的执迷不悟和财经演员的热情奔放以外.只顾埋头不断地减持、增发、配股、私募、辞职和套现.回购和增持非常少见.更不要提全面收购和私有化了.同时.成百上千的公司排B长队.想上市募集资金.显然.他们认为.现在的股价在大跌以后.对他们大股东来讲.依然非常有吸引力!
    左边是热情的股民和评论员.右边是大股东、上市公司和想上市的公司.这两边的人们对股票估值的看法大相径庭.究竟谁聪明.谁愚蠢.只有老天爷知道!
美股交易员_美股交易员论坛_洋财网_【华尔街一流技术门户!】

15

主题

63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沙发
发表于 2017-3-16 20:53:5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手上有钱.如果银行愿意提供贷款.我们肯定会增持和回购股票.”真的吗?况且.201 1年并不是什么黑天鹅事件.在一个非常正常的年份.我们的企业的流动性管理就成了这个模样.难道我们股民不应该担忧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股交易员论坛_美股日内交易员论坛_美股交易论坛_洋财网

GMT+8, 2024-11-30 14:05 , Processed in 0.1965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Ycw! 美股交易员论坛_美股日内交易员论坛_美股交易论坛_洋财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