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洋财网

标题: 美股评论:重拾《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转) [打印本页]

作者: 世纪彩虹    时间: 2017-1-13 11:02
标题: 美股评论:重拾《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转)
以下即魏德纳的评论文章全文:
  戴蒙(Jamie Dimon)是正确的,监管正在让华尔街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多德-弗兰克法案》让银行不得不掏出数以亿美元计的利润,但是却不能防止:
  ——摩根大通(JPM)交易亏损。
  ——明富环球破产,消费者的16亿美元惨遭损失。
  ——高盛证券(GS)的丑闻以一季度一个的频率不断爆出。
  我们还是少干傻事,让华尔街保持原貌的好。就让自由市场真正自由吧。让摩根大通在戴蒙的所谓“愚蠢”交易当中损失20亿美元,再从另外一笔精明交易中赚回20亿美元。
  归根结底,华尔街想要的就是这个。他们想要的就是一个超级马力的高风险高回报市场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银行可以上午亏个几十亿美元,而下午再赚回来。
  要改变这一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无论我们为该行业制定多少规则,他们总会找到办法绕开规则。贪婪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获取财富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这动力太强劲了。
  因此,与其再向这一系统引入更多的效果值得怀疑的,很容易规避的规则,倒不如将整个系统一分为二。传统的银行业,货币和经济面的银行业为一个系统,让赌场资本主义作为另外一个系统存在。
  我们应该重拾《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这法案并不是太陌生的东西。在大萧条时代,这一法案将投资银行和交易业务与零售及商业银行业务分割开来。比如说,当年的JP摩根帝国就因此划分为一家银行JP摩根和一家券商摩根士丹利。
  当法案于1999年被废除,券商和银行两大行业被允许再度合流(实际上,当时大多数传统商业银行已经在利用1990年代出现的规则漏洞进行某种形式的证券交易了,比如摩根大通已经变成了一家投资银行,而商业银行蜕变成了业务的小头)。当然,问题也就自那时开始了,这些大机构使用传统银行业的资产作为赌场中的筹码,比如说,将抵押贷款证券化。
  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监管当局和议会试图对所有人都可以自行其是的“金融现代化”进行矫正,于是长达849页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出炉,试图对金融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监管。
  相比之下,《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只有37页。即便是被企业界宣称可能会毁灭经济的《萨巴尼斯-奥克利法案》,也不过66页而已。
  简而言之,这根本就是“微观监管偏执狂”。
  监管部门其实并不真心想要执行,他们甚至不希望制定这样的法案。银行和券商当然更加不会乐意呆在法案圈定的圈子里面。即便是沃克尔(Paul Volcker)和他所谓的沃克尔规则,其实也是更多看重政治和执行的因素,只能说是削弱版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所有人都在试图绕开问题和矛盾。
  那么,为什么行业会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回归如此抵触?
  首先,机构们宣称,他们比1930年代幼稚的银行家们要成熟得多。在1万亿美元美元的担保和救援不得不投入进去之后,这个行业的说辞又变成,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他们必须将银行业务的教堂和交易业务的赌场建在一个屋檐之下,不然美国银行业就将失去竞争优势。
  这些说辞显然是荒唐的。首先,将受到影响的其实只有少数全球化银行,比如瑞士信贷(CS)、瑞士银行(UBS)、巴克莱(BCS)和德国银行(DB)等。其次,即便是这些银行,他们投资银行业务的大头也是在美国市场是。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回归会有效地迫使整个世界的传统银行业和赌场银行业分割开来。
  这样对两方面都有好处。那掌握着我们贷款、存款、债务和资产的银行业将远离不受监管的狂野西部,而监管者也不必再为风险而忧心忡忡了。
  那么,为什么大金融机构总是不愿意呢?答案非常简单。他们想把我们的钱也拿去做赌注。
  问题在于,现代银行太过依赖于资产担保证券,信用卡债务,基于这些的衍生产品——当然还有存款给予他们的安全网。因此,他们宁可愿意和一份849页的法案在泥潭里兜圈子,也不愿意放弃消费者的现金以及政府为这些存款提供的担保。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华尔街动机的分析,但是看上去,要说有什么比贪婪更为强大,那就是自保的愿望。不错,如果没有贪婪,也就没有了以衍生产品、信贷风险等为基础的金融市场,但是我们的经济显然更需要对自保重要性的认知。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应该让华尔街真正自由,或者至少,让交易商去做交易商,让银行重新成为银行。
美股交易员_美股交易员论坛_洋财网_【华尔街一流技术门户!】
美股交易员_美股交易员论坛_美股操盘手_洋财网_美股洋财网





欢迎光临 美股洋财网 (http://bbs.yangcai518.com/) Powered by 洋财网 X3